自然相關依賴、影響、風險及機會評估
中華電信身為台灣電信業者龍頭中華電信(以下簡稱CHT),十分重視自然環境的穩定性,且考量營運活動會與自然產生交互作用,進而影響到利害關係人,因此,遵行TNFD 正式版揭露框架與分析方法論,並考量相關利害關係人意見,評估營運過程中對自然生態與利害關係人的影響,成為我們最重視,也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環節。
- LEAP方法介紹與引入
CHT採用 TNFD 所建議之 LEAP 方法學,考量台灣在地自然條件及相關資料公開情形,發展出本土化的 Locate 及 Evaluate 分析流程。該分析聚焦於營運地點與自然敏感區域的重疊情況,以結構化評估其對自然的依賴與影響。
在Assess階段,TNFD將自然相關風險分為三種類型:實體風險 1、轉型風險2 和系統性風險3 ,工作小組4 分析了自身營運所面臨的實體風險、外部法規和趨勢變動等轉型風險,並探索了自然相關風險管理所創造自然相關機會5 ,並進行自然風險與機會重大性辨識。
辨識後,將所鑑別之重大自然風險與機會因子納入問卷設計內容,透過發放問卷予自然重大利害關係人及供應商進行意見調查,並彙整應用於後續分析中,展現中華電信對於利害關係人意見之重視。
透過上述LEAP 分析,作為中華電信後續精進自然議題管理之準備,最後,依循TNFD四大建議揭露項目(治理、策略、風險與影響管理、指標與目標)進行揭露.

圖一、中華電信TNFD推動路徑圖
1.即由自然退化對組織造成的風險,又分為立即性(瞬間)風險:短時間衝擊大,短期內發生的特定事件,導致自然狀態改變,如自然災害導致自然狀態改變;與長期性(累積)風險:長期累積影響,對自然狀態造成漸進式變化,如氣候變遷對自然狀態造成變化。
2.為管理策略與減少自然負面影響不一致所致風險,包含政策與法律風險、市場風險、技術風險、聲譽風險與責任風險。
3.考量自然系統性風險發生情形較為少見,故不在本次分析範圍中。
4.工作小組係由中華電信、國際氣候發展智庫(International Climate Development Institute, ICDI)、臺灣大學退休副教授率領團隊與勤業眾信風險管理諮詢股份有限公司永續轉型服務團隊(以下稱「工作小組」)。
5.自然相關機會分為業務績效:如市場、資源使用效率、產品與服務、資金流動與融資,及聲譽資本;與永續性績效:如生態系統保護、恢復和再生,及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
中華電信生物多樣性評估範疇
中華電信商業足跡及價值鏈可區分為上游供應商、直接營運活動及下游消費者。上游供應商方面,主要包括設施供應商及工程承包商等;自身營運活動方面,中華電信所設置之據點類型包含基地台、機房設施、營業廳及辦公大樓、管線設施(交接箱及電信室)、衛星站及海纜線路6等。

圖二、中華電信商業足跡與價值鏈
- 自身營運
- 供應商
- 客戶
延續去年以鄰近高自然敏感度區域之基地台為分析範疇,本年度擴大自身營運據點分析範疇至陸域全區,包含基地台、機房設施、管線設施(含交接箱及電信室)、衛星站、營業廳及辦公大樓。
本年度供應商分析聚焦於重要一階供應商186 家(占採購金額85.6%),進行自然依賴與影響之評估。工作小組首先透過2024 年「重要一階供應商」契約,依照契約類型與供應商公司營業活動性質(批發商或製造商),將重要一階供應商對應至ISIC 行業別,一共鑑別出36 類行業別。
6.基地台作用為將行動裝置的信號傳送至電信網絡的中心,讓通話與資料傳輸等能夠正常進行;電信機房為收容電信服務設施如傳輸、交換、接取、電力空調等基礎建設之據點,資訊機房為提供資訊數據儲存與交換服務之據點,可提供企業存取及管理資訊;辦公廳與營業大樓主要係為員工辦公、接待客戶及服務之地點;交接箱及電信室功能為將外部電信纜線與建築物內之電信設備連接。
CHT在對營運和價值鏈進行LEAP分析時,不僅將自然相關因素納入評估流程,也舉辦自然相關利害關係人工作坊,透過內部討論,識別營運活動中與自然互動的利害關係人(包括客戶),藉由發放及填寫自然相關風險與機會問卷,了解及重視他們的回饋意見。

圖三、中華電信2024自然重大利害關係人鑑別結果
TNFD LEAP 分析方法論
➤ Locate : 定位自然敏感營運據點
- 自身營運
- 供應商
根據TNFD 建議之LEAP 方法論分析步驟,本公司首先執行 Locate 步驟,並依本土化分析流程進行分析。此步驟除確認商業足跡與價值鏈外,亦初步辨識本公司營運活動中潛在對自然的依賴與影響,並以自然敏感度與營運影響度準則,剖析營運據點鄰近之生態環境,評判優先次序等級,以利後續Evaluate 步驟分析。

圖四、Locate自身營運本土化分析流程
針對所鑑別出的中華電信商業足跡內之各據點類型,為辨識各據點類型可能存在對自然的中度和高度依賴及影響,工作小組參考ENCORE 資料庫,從通用的全球評估尺度及同時考量台灣自然條件,初步篩選中華電信各類營運據點與重要一階供應商類型對自然之依賴與影響。
自然依賴性和影響的分析如下 :

圖五、中華電信各營運據點類型對自然之依賴與影響
中華電信基地台相較於其他據點類型,具有廣佈之特性,全台共有2 萬多處,惟部份為國家基礎建設及山區、沿岸通訊急難救助目的建置,其中不乏位於生態保護區之通訊設備據點,本年度基地台據點仍為評估要項,其目的在衡量自身營運足跡與自然環境交界區域界定,作為自然風險管理對策因應,分析據點範疇及數量亦較2023 年更為廣泛,本年度分析除基地台外,也納入營運範疇點狀據點設施,如機房、衛星站、電信室、交接箱、營業廳與辦公大樓。
工作小組運用兩個本地化準則評判據點位置敏感程度,以鑑別據點之優先評估次序。
兩個本地化準則:
自然敏感度 | 包括生態系敏感度(場地與自然保護區之間的重疊)和物種敏感度(場地附近紅色名錄中受威脅物種的數量)。 |
營運影響度 | 根據土地利用現狀對場地的自然性進行評估,以評估場地設置和營運可能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
相較於2023年,今年分析地點的範圍及數量都大幅擴大,展現中華電信在營運據點管理與風險管控的完善性提升。分析結果顯示,第一優先關注據點佔比約0%至1.5%。並由於衛星站、電信室、營業廳及辦公大樓等均位於鄰近都會及人口活動區域,依分析評估後,暫無第一優先關注據點。

圖六、自身營運Locate分析類型與結果
鑒於供應商在公司營運中扮演關鍵角色,今年我們將分析範圍擴展至價值鏈,以更全面地識別與自然相關的風險和機會。參考TNFD推薦的分析步驟,我們進行了本土化的Locate分析。工作小組篩選了重要一階供應商,透過國際標準產業分類(ISIC)識別產業,並利用ENCORE資料庫評估生態系統的依賴性和影響,繪製了依賴性和影響矩陣。我們優先考慮依賴性高、影響大且合約價值高的產業。對於這些行業中合約價值中高的公司,我們收集了位置數據以評估據點位置敏感度,以便進一步進行Evaluate分析。

圖七、Locate供應商本土化分析流程
工作小組使用ENCORE資料庫來篩選各行業所依賴的生態系統服務和影響驅動因素。然後將每個行業的依賴程度和影響程度轉換為分數,以建立每個行業的供應商依賴和影響矩陣。

圖八、各行業別供應商依賴及影響程度矩陣圖
透過各行業供應商依賴和影響矩陣,工作小組選擇了對自然具有高度依賴性和影響力,且合約總金額較高的行業作為優先類別。本年度選出四個優先行業:公用事業建設、電氣管道及其他安裝工程、工業機械與設備安裝,以及通訊設備製造等類別。
以下為其自然依賴性和影響分析 :

圖九、優先關注行業別供應商之依賴及影響
從四個優先類別中,選擇了65家合約金額較高的供應商,涵蓋台灣境內68個營運據點(62個營運地址和6個工廠地址)。透過準則一(自然敏感度)和準則二(營運影響度)評估這些據點的敏感程度,分析結果顯示並無據點落第一優先分級範圍內。
➤ Evaluate : 自然依賴與影響分析
根據定位階段所識別的自然相關依賴和影響,中華電信檢視了各類型據點(基地台、機房、交接箱和電信室、衛星站、服務中心和辦公大樓)在其生命週期中與自然的相互依存關係,從選址、規劃設計、施工、營運到終止營運。這個過程識別出中華電信實際運作現況對自然的依賴和影響,據此建立中華電信各據點類型依賴及影響量測指標及影響重大性判定標準。
後續將聚焦於第一優先據點,衡量依賴與影響項目,將分別作為Assess階段評估企業實風險,及未來據點管理與目標訂定之依據。

圖十、Evaluate本土化分析流程及與其他LEAP階段之連結
- 自身營運
- 供應商
在Evaluate階段,基於在Locate利用ENCORE所識別的自然依賴和影響,並考量台灣在地自然環境條件,中華電信評估了各類型據點在正常營運下的環境依賴性,以及在營運之不同生命週期階段對自然可能造成的影響,詳如「各類型據點之依賴與影響項目」表格所示。

圖十一、各據點類型之依賴與影響項目
根據中華電信各類型據點在正常營運期間所依賴的生態系統服務,如「各依賴項目對應之生態系統服務」表格所示。

圖十二、各依賴項目對應之生態系服務
根據前階段所識別的各類型營運據點之依賴與影響項目,工作小組參考TNFD建議的指標選擇準則進行實務討論。透過蒐集中華電信內部資料及外部公開資料,發展出具回應性、可信度及可行性的依賴與影響量化指標。各依賴與影響項目之量化指標如下所示。

圖十三、依賴及影響量測指標
在Evaluate階段,重點聚焦於優先關注行業別。基於Locate階段結果,進一步分析其對自然的依賴和影響。透過彙整高合約金額供應商的合約內容,歸納出與公司相關的營運活動,並參考其在生命週期各階段的營運特性,鑑別相關的依賴與影響項目。
重點產業 | 產業說明 |
---|---|
1.公用事業建設 | 在公共事業建設領域,與本公司有關聯的營運活動包括纜線佈放工程、土木工程、遷移工程與整修工程。 |
2.電氣、管道及其他安裝工程 | 本類型營運活動包括用戶設備裝置、行動通信、傳輸設備及資訊設備工程,主要依賴基地結構穩定性以確保設施安裝安全,並仰賴交通可及性以利工程進行。 |
3.工業機械與設備安裝 | 與本公司營運相關的活動如交換設備、電力與空調設備之安裝工程,作業上需仰賴穩定地基與暢通道路以支援大型設備的運輸與設置,安裝或冷卻測試過程中常需大量用水,施工亦高度依賴電力與燃料供應。 |
4.通訊設備製造 | 本公司供應鏈中與設備製造相關之營運活動包括交換設備、行動通信設備與傳輸設備之製造。 |
分析優先關注行業別對自然的依賴性與影響結果,將作為本公司推動供應鏈風險管理和永續採購政策的參考依據。如需更詳細資訊,請參閱 TNFD(自然相關財務揭露工作小組)報告以獲得完整見解。
➤ Assess : 評估自然風險與機會
中華電信基於實際營運狀況,透過四個步驟歸納與識別自然相關風險與機會。

圖十四、自然風險與機會鑑別流程
- 自然風險重大性辨識
- 自然機會重大性辨識
- 進入新興市場
- 受威脅物種的保護/養護/永續管理
- 與利害關係人互動改善生態環境
工作小組識別出9項與實體及轉型風險相關的議題,據此建立自然相關風險矩陣。最終優先管理1項高度可能發生的實體風險以及3項轉型風險。相關結果如下:
自然相關風險類型 | 價值鏈範疇 | 自然風險因子 |
---|---|---|
實體風險 | 自身營運 | 自然揭露與環評相關法規趨嚴 |
轉型風險 | 自身營運 | 自然揭露與環評相關法規趨嚴 |
供應商 | 高效率、低破壞技術轉型要求 | |
客戶 | 客戶對產品或服務偏好轉趨自然友善 |
在識別出4項自然相關風險後,我們透過線上及實體問卷調查主要的自然相關利害關係人和重要的第一階供應商,以了解他們與這些風險的關聯程度和期待,協助公司在制定自然相關風險管理策略時,能更全面納入自然重大利害關係人觀點。

圖十五、中華電信自然風險矩陣
為識別中華電信的重大自然相關機會,工作小組蒐集了13項與業務和永續績效相關的議題,建立自然相關機會矩陣。其中優先管理一項高頻率且具重大影響的業務議題,以及兩項永續議題。相關結果如下:
自然相關機會類型 | 價值鏈範疇 | 自然機會因子 |
---|---|---|
業務績效議題 | 自身營運 |
|
永續績效議題 | 自身營運 |
|
在識別出三項重大自然相關機會後,我們也透過線上及實體問卷調查主要的自然相關利害關係人和重要的第一階供應商。
根據問卷資料數據評估成果,中華電信所制定自然減緩、調適和保護的未來策略,將管理其自身營運所鑑別之自然風險進行管理,同時創造更多與自然重大利害關係人合作的機會行動,以達成雙贏的成果。

圖十六、中華電信自然機會矩陣
➤ Prepare: 提出與自然相關因應策略及目標
基於Assess 分析成果,為積極減緩自然相關風險的影響、把握自然相關機會並提升競爭優勢,工作小組與各業務單位合作,評估因自然相關依賴性和影響所產生的風險與機會對公司營運模式的衝擊,並制定相對應的因應策略。有關重大自然相關風險與機會的因應策略詳細說明,請參閱本年度TNFD報告「Ch3-2、自然風險與機會策略因應」。
中華電信的長期生物多樣性保育路徑承諾包含「減緩自然損失」和「促進自然正向」承諾進行整體目標設定,細內容如下。

圖十七、長期保育路徑指標
未來,中華電信將持續檢視各項行動的執行情況,以確保行動計畫的有效落實,展現公司對自然資本的高度重視與承諾,逐步達成長期保育路徑之願景。
自然風險與影響管理
中華電信面臨市場競爭、技術變革、法規轉變、生態衝擊和氣候變遷等挑戰。為確保永續經營與長期發展,中華電信在董事會下設立功能性委員會「風險管理委員會」,作為董事會轄下風險管理最高決策與監督單位。此外,也設立經營層級的「風險管理推動委員會」,統籌規劃與推動全公司的風險管理事務。

圖十八、中華電信風險管理組織架構
中華電信致力於「與自然和諧共存」願景,為企業及利害關係人創造長期永續價值。透過採用TNFD建議的LEAP評估方法學,分析營運據點、部門業務和上下游價值鏈中的自然依賴性和影響,以識別企業營運與策略執行上所涉及的自然相關風險與機會,並將自然風險整合融入企業風險管理(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ERM)系統,以確保有效控管、營運不中斷及保障利害關係人權益。
為提升各級單位的自然風險意識,中華電信定期進行向內部員工提供環境教育和企業永續教育訓練,使其熟悉企業營運與自然環境之依賴與影響關係,了解國際永續發展趨勢,並傳遞環境永續理念。
相關文件:2024中華電信TNFD報告書
相關文件
-
2024自然相關財務揭露報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