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電信今 (20) 日攜手臺中市府舉辦「AI賦能♡彩繪人生:馨心學堂臺中快樂出帆日」成果發表會,中華電信臺中營運處總經理郭經權、臺中市政府社會局專門委員吳文楦、靜宜大學校長林思伶親自為大安區松雅、后里區泰安和清水區南社,共3個社區12位長輩人生第一幅AI藝術創作頒獎,一起見證中華電信秉持「永遠走在最前面」精神,並用科技協助偏鄉、弱勢族群接軌數位時代,以數位傳愛來點亮台灣。
全台首創馨心學堂,以AI傳愛臺中,以數位平權創新ESG永續作為
中華電信臺中營運處總經理同時也是馨心學堂臺中分校校長的郭經權表示,113年創新規劃開辦「馨心學堂」(寓意:馨心知我心),是臺灣第一所由企業為身障多元就業和長輩數位賦能所特別設立的學校,也是全球電信產業的創舉,期待能夠讓科技力「『馨』香滿臺灣,『心』意永流傳」。
郭總經理強調,馨心學堂首創結合身心障礙講師數位賦能培訓,以結合AI的18個Apps攜手中華電信企業志工走入社區服務長輩。臺中分校由中華電信臺中營運處、電信學院臺中訓練所,結合靜宜大學專業師資,自7月份起共培訓68位身障朋友(含陪同照顧者)和78位企業志工,13位身障者通過考核成為「星星講師」,8月份企業志工投入社區服務共562人次,服務社區長輩達777人次,充分展現中華電信數位平權創新ESG永續行動對於偏鄉長輩、身障朋友、社區關懷據點的數位平權關懷,同時為身障者開創新的數位工作機會。
長輩AI彩繪臺中特色記憶,臺中市府感謝中華電信5心、有心、揪五星的服務
臺中市政府社會局專門委員吳文楦表示,AI時代的科技運用,不僅僅需要5G,更得要「5心/有心(台語諧音)」。中華電信馨心學堂特別為大安松雅、后里泰安、清水南社社區量身打造的9天18場次樂齡長者AI數位賦能課程,內容不僅生動有趣且精彩,更導入AI彩繪人生藝術課程,看到樂齡長輩們畫出臺中大安蔥香迎神、后里農家童年記憶、清水濕地拾貝天倫,她深刻感受到用AI為身障朋友賦能,也為偏遠和弱勢社區長輩創造更多能一起「彩繪人生」的數位機會。
科技建構韌性樂齡社區,中華電信CSR攜手靜宜大學USR數位傳愛
因應超高齡社會快速來臨,靜宜大學近年積極透過大學社會責任計畫(USR)協助臺中在地社區建構韌性樂齡環境。林思伶校長指出,靜宜大學攜手中華電信CSR推動臺中馨心學堂就是人文溫暖與科技創新的最佳結合!不僅讓靜宜師生能發揮專業協助身心障礙朋友和社區樂齡長輩的人文和科技培力,同時靜宜師生更與中華電信志工協作,近距離在第一線服務社區長輩共同累積經驗,更能夠在做中學裡一起推動科技創新服務模式的研發。林思伶說,期許未來臺中市政府、中華電信與靜宜大學三方持續合作,共同為臺灣超高齡社會挑戰找出創意解方,也為臺灣創新人才的培育找到創新路徑,這才是真正的數位傳愛,也是USR X CSR的永續ESG的最佳實踐典範。
用AI科技走出自己,脊髓損傷數位講師也能創造更多有愛連結
帕運桌球國手,同時也是臺中市脊髓損傷協會理事長殷建平深深感謝中華電信辦理AI數位賦能和身障講師培訓課程,鼓勵更多身障朋友發揮專長、投入社區服務。殷理事長說,「馨心學堂」正是在AI時代可讓年輕一代身心障礙者貢獻出「玩手機」的專業能力,陪伴樂齡族群服務社會。自己跟其他13位身障朋友必須要非常努力,才能通過中華電信嚴謹的培訓考核成為「星星講師」。除必須得要精通手機操作和APP功能外,更要不斷練習表達、溝通提升教學能力,並透過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激勵長輩能積極面對生活的寂寞與身體的不適,這就是馨心學堂讓身障朋友和社區長輩都能「彩繪人生」的最大價值。
感謝志工陪伴長輩開心創作人生第一張AI畫作,成就感滿滿
開課前原本很擔心社區長輩因沒手機、不想學、更學不會的清水南社社區發展協會劉翠華理事長說,中華電信真的很貼心,開課前不僅多次來社區檢測教學用的無線網路,上課時更貼心為每位老人家準備教學手機。老人家聽不懂什麼簡報教學,中華電信企業志工跟身障講師就1人陪2個,首先手把手秀功能,再以有趣小任務來引起長輩的興趣,例如:一起在社區外拍美景美照、 一起用手機合唱練歌、一起進行趣味防失智遊戲競賽,攜手進行AI畫作,不僅讓每個長輩都興趣盎然,更看到完全不會畫畫的清水社區長輩竟然用AI畫出臺中港夕照美景、高美濕地跟孫子們天倫之樂、童年時田邊摸蜆的快樂回憶,每一位長輩得意的表情,滿滿的成就感,實在令人感動更感恩。
志工深入臺中偏遠社區,中華電信不僅是大家的好鄰居,更用數位傳愛點亮臺灣
中華電信以「大家的好鄰居」自我定位,落實企業社會責任。面對臺灣進入超高齡社會,我們相信「人親、土親、好鄉親」,透過「馨心學堂」讓中華電信企業志工來就近、長期服務在地的身障朋友及樂齡長輩。同時更協同身障講師用他們自己曾經低潮的生命經歷,與長輩分享如何運用數位科技創造生命新可能、走出寂寞或病痛帶來的壓力,找到生活滿滿正能量的突破方法,實踐跨族群彼此的支持和共融,很開心透過中華電信馨心學堂,成功建構身障朋友在數位匯流時代新創的就業機會,還有超高齡社會中長輩高品質的數位樂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