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電信公布2017年第一季營運成果

中華電信公布2017年第一季營運成果

中華電信(2412)今日(4/27)公布自結之2017年第1季合併營運成果。該公司依據金管會認可之國際財務報導準則(T-IFRSs)編製之2017年第1季合併營收為545.3億元,較2016年同期減少4.2%;歸屬於母公司業主之淨利為96.1億元,減少17.7%;每股盈餘1.24元。

 

董事長鄭優表示:「中華電信2017年第1季財務與營運表現穩健。由於貫徹執行成長策略,進一步簡化服務與提升獲利率,使公司的營業淨利、淨利與每股盈餘超越第一季財測。此外,我們持續在行動領域維持領導者地位,行動客戶市佔率與行動營收市佔率各達37.3%及37.2%,領先同業。未來,我們會著重提升補貼效率,提高對高階綁約客戶的補貼,帶動ARPU成長。另外,物聯網服務營收年成長率達14%。近期,我們推出物聯網應用平台,成功吸引企業客戶使用並提供物聯網應用服務,結合資安、大數據、雲端、人工智慧(AI)與擴增實境(AR)五大服務功能,中華電信將以此平台與ICT業務規模為基礎,繼續與合作伙伴共同茁壯此產業,發掘未來5G物聯網的巨大商機。

 

鄭董事長進一步指出:「由於市場競爭激烈,中華電信的行動與寬頻客戶數在2017年第1季持續衰退,但衰退幅度已趨緩。未來,我們將以堅強的執行力貫徹營運策略,持續提升業務績效,鞏固市場領導地位,為股東創造價值。」

 

財務資訊

營業收入

2017年第1季合併營收545.3億元,較2016年同期減少4.2%。

行動通信業務營收為266.6億元,減少5.3%,主要因行動語音收入及智慧型終端銷售下滑,抵銷了行動加值營收的成長。行動語音收入之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市場競爭及VoIP服務之取代。行動加值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2.8%,達106.0億元,其中,行動上網營收成長3.4%,為行動加值營收之主要來源。智慧終端銷售收年減7.6%,為72.9億元。

網際網路業務營收為69.0億元,較2016年同期成長3.8%,成長主要來自數據網路及應用加值服務營收之成長。

 

國內固定通信業務營收為167.8億元,較2016年同期減少5.4%,主要因市話及長途電話營收下滑。市話營收73.9億元,較2016年同期減少7.2%,國內長途電話為6.5億元,減少8.8%,兩者營收下滑均受行動電話及VOIP取代之影響。寬頻接取營收為47.3億元,與2016年同期相較,減少2.0%。

 

國際固定通信業務營收較2016年同期減少12.5%,為31.5億元,主要原因是國際電話因市場競爭導致之營收減少。

 

營業成本與費用

2017年第1季總成本與費用為429.9億元,較2016年同期減少0.4%,主要來自網路互連費、ICT專案成本與折舊費用減少,抵銷行銷佣金與攤銷費用的增加。

 

營業淨利與本期淨利

2017年第1季營業淨利為115.3億元,較2016年同期減少16.3%。營業淨利率為21.1%,2016年同期為24.2%。本期歸屬母公司之業主淨利為96.1億元,減少17.7%。每股盈餘1.24元。

 

現金流量與息前、稅前、折舊及攤銷前盈餘(EBITDA)

2017年第1季來自營業活動的淨現金流量為106.5億元,較2016年同期增加64.1%,主要因2017年第1季補提退休金至退休金帳戶較2016年同期減少所致。2017年3月底現金與約當現金為380.2億元,較2016年3月底增加10.0%。

2017年第1季EBITDA為196.1億元,較2016年同期減少10.5%,EBITDA margin為36.0%,2015年同期為38.5%。

 

業務資訊

寬頻/網際網路業務

中華電信持續推動吸引客戶升速至光世代寬頻之策略。截至2017年3月底,中華電信光世代寬頻客戶數已達351萬,佔寬頻客戶數之78.5%。此外,100Mbps速率以上客戶數超過119萬,年成長約10.1%。HiNet寬頻客戶數為376萬,減少0.3%。

 

行動電話業務

截至2017年3月底,行動電話客戶數為1,076萬,較去年3月底減少2.5%;行動上網客戶數為700萬,年成長率11.5%;4G客戶數達712.1萬。

 

固網業務

該公司持續維持其在固網市場的領導地位,截至2017年3月底,市話客戶數累積為1,088萬。

                                                                                                                       

聲明

本文件之內容,除著作權法規定不得為著作權之標的外,其他包括文字敘述、圖片及其他資訊,均受著作權法保護。不得為著作權標的者,任何人均得自由利用。受著作權法保護者,除有合理使用情形外,應取得該著作財產權人同意或授權後,方得利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