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松下攜手中華電信 推動家電IoT應用容器化 打造智慧生活新境界

2025/07/30

▲台灣松下電器為打造智慧生活新境界,提升用戶使用體驗,與中華電信合作推動家電IoT。左起為台灣松下電器潘鴻立經理、林詩揚處長 、廖福馨經理、劉志昀處長

創立於1962年的台灣松下電器,為Panasonic集團在海外設立的第二家製造公司。創業之初生產揚聲器、電唱機、收音機,爾後將事業規模擴大至建材、電工、照明、店鋪/超市冷鏈設備、監視系統、交通情報…等多元領域,並積極朝向以綠能為主軸。

近年來,台灣松下活用一元化優勢,將日本先端技術同步引進台灣,提升本地消費者的美好生活體驗;例如消費者僅需透過IoT TW App,便可啟用Panasonic IoT智慧家電方案,隨時查看家電使用履歷並進行自在操控,降低不必要的能耗。

為精益求精,持續強化IoT智慧家電服務效能與穩定度,帶給消費者更佳體驗。台灣松下響應日本總部訂定的目標,致力推動家電IoT應用容器化、機器Log監控平台、容器服務架構等目標,並規劃於今年(2024)陸續商轉啟用。惟台灣松下考量連線至海外公有雲機房恐拉高延遲性,故決定採納在地方案,導入中華電信hicloud ACM(Application Container Management)容器微服務管理平台。

 

借重中華電信專業能量,加快容器化專案進程

台灣松下電器AP科技事業技術本部處長劉志昀表示,2010年時該公司為建立網路電視服務,便與中華電信攜手合作,藉由租賃實體主機來建置第一個B2C網路服務。後來中華電信推出hicloud虛擬主機服務,台灣松下於2012~2013年間將電視伺服器轉為hicloud VM架構。從2014年起,台灣松下基於VM技術開發IoT智慧家電服務,迄今已有10年歷程。

如今欲將IoT智慧家電導向容器化,主要動機有二。一是解決維運問題,減輕諸如OS等維護重擔,連帶更易於導入外部資源,例如直接啟用hicloud提供的快取等等服務元件,不需凡事從零開始自建。另一是滿足事業發展目標,如台灣松下已開始跨足B2B事業,經常需要在客戶場域內的機房部署某些服務,假使透過容器方式,便可更輕易將開發成果轉移到客戶端。

台灣松下與中華電信有著長遠合作關係,彼此已建立深厚互信基礎,且中華電信擁有堅強IT技術能力;故在綜合考量下,決定對中華電信繼續委以重任、協助其實踐家電IoT應用容器化。

台灣松下電器資訊系統社基盤/新規開發中心處長林詩揚指出,基本上台灣松下有自主權,可依據需求來評估是否沿用日本母公司採行的AWS實作架構,甚或在其他公雲平台自建自維容器環境。惟其擅長硬體製造,內部嫻熟雲原生專業技術的人員不算多,希望就近藉助中華電信的建置經驗與整合方案,讓台灣松下更輕易快速地達成容器化目標。

 

啟用KeyDB和NATS代管服務,正常處理所有家電訊息

在專案執行過程,中華電信研究院開發團隊幫了大忙,協助導入PBC(Packaged Business Capabilities)組裝式應用服務。台灣松下軟體主任工程師潘鴻立說明,為確保大量電器設備與IoT智慧家電雲服務平台之間順利互通資訊,需仰賴暫存服務、訊息交換等關鍵機制;原本台灣松下以Redis為基礎,各以一台VM佈建暫存系統、訊息交換系統;惟萬一它們因斷線等緣故而暫停運作,恐造成IoT家電無法正常運轉,可謂茲事體大。

幸而藉由中華電信研究院協助,幫助台灣松下導入中華電信代管的KeyDB、NATS Messaging,分別取代過往基於Redis建立的暫存服務及訊息交換功能,且採取叢集實作架構,只要不是全部節點通通離線,都可恆常維持服務運作,並將訊息遺失風險降到最低;台灣松下甚至可動態增加主機資源,以因應一時之間驟然飆升的訊息量,待流量回歸平緩時再縮減資源即可。

劉志昀補充說,台灣松下作風審慎嚴謹,極為講究服務品質,於是為容器化專案規劃了較長週期,今年初先做原型開發,驗證無誤才進入商品化開發,預計11月~12月時才商轉。儘管還未達正式啟用狀態,但現已確定可為台灣松下帶來諸多效益。

如機器Log監控服務,過去基於VM佈建時,受限於容量較小,每隔1~2季可能發生一次障礙事件,一旦轉向容器架構,加上中華電信依其經驗助力調整至最佳建置狀態,不僅大幅提升穩定性,且讓原先瀕臨崩潰的訊息系統重獲新生、繼續高效運作。

 

機器Log監控胃納量,已翻倍增長至10萬台之多

劉志昀解釋,從前台灣松下的後台僅能處理約5萬~6萬台家電Log上傳,藉由容器化改造,已證實可處理近10萬台不成問題,今後將繼續借重中華電信的協助,朝20萬台目標邁進。

林詩揚接著表示,除機器Log監控平台胃納量增至10萬台外,另歸功於hicloud ACM蘊含容器自動管理機制,所以即便偶有異狀發生,也會自動重啟容器,大幅提升Log監控服務穩定性,迄今歷時數月不曾有過一次當機;得以避免因排除故障而耗擲人力與工時,同時更能精準掌握整體系統運作狀態;譬如某客戶反應IoT TW App不能用,相關同仁可立即判斷起因為單一家庭環境的個案,抑或較大範圍的異常通案,進而採取最適當救援措施。

展望未來,台灣松下不排除啟用中華電信提供的更多可組裝元件,譬如現今仍需自行維護的資料庫等等服務,若能逐一委由中華電信代管,便有助於擺脫複雜的IT基礎架構維運牽絆,聚焦發展更多IoT智慧家電應用。除此之外,台灣松下考量日後可能需從日本總部引進更多創新智慧方案,以致台日兩端系統勢必超越資料溝通層次,此時即可透過中華電信協助執行更深度的系統整合,讓基於hicloud ACM的台灣松下IoT家電平台,能與基於AWS的日本松下IoT家電平台協作無虞,讓台灣顧客順利享有用更先進的IoT智慧服務。


【了解更多】中華電信雲端服務

【資料來源】數位時代 2024/12、 iTHome 2024/08/0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