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精采,世代前行」 中華電信參與2025臺灣氣候行動博覽會 以資通訊科技展現氣候行動與生態保育成果

2025/10/24

  中華電信於今(24)日登場的「2025 臺灣氣候行動博覽會」中,以「永續精采,世代前行」為主題,展出運用資通訊科技推動生態保育的亮眼成果!中華電信不僅於去年發布台灣首家電信業者TNFD(自然相關財務揭露)報告書,更率先同業承諾於2030年達成生物多樣性的淨正向影響(Net Positive Impact, NPI)與實現無淨毀林(No Net Deforestation, NND)目標,截至2025年,已累計植樹逾70,000棵、復育竹林超過9公頃,並培訓超過200位企業志工成為「樹木碳匯公民科學家」,結合AI與資通訊技術協助動植物復育,實踐企業永續願景。

  中華電信執行副總經理暨技術長黃志雄在博覽會高峰論壇以「科技助攻氣候治理與基礎設施韌性」為主題發表專題演講,分享資通訊公司在氣候治理的角色與案例,同時他以近年強颱、豪雨等極端天氣為例,說明通訊基礎設施如何提升韌性來面對嚴峻氣候挑戰;他強調,在積極強化資通訊科技技術的同時,亦應發揮核心專業推動氣候治理與生態永續,落實企業社會責任。

  本次博覽會,中華電信共展示五大主題,分別為:「長期保育路徑」、「TNFD成果」、「公民科學家與樹木碳匯」、「黑面琵鷺AI監測復育」及「百種保育計畫」。其中,全臺首創的AI自動辨識黑面琵鷺監測系統已邁入第二年,除持續運作AI影像辨識與電子圍籬技術外,今年更擴增至可辨識超過10種常見濕地鳥類,並新增AIoT智慧水質監控、AI鳥音辨識(SILIC)與路徑追蹤等功能,全面提升棲地監測效能。此外,中華電信於臺南七股頂山國小設立「AI科技復育生態教育中心」,推動公民科學教育,深化在地生態認同,實踐智慧監測與棲地守護的永續目標。

  中華電信亦積極推動「百種保育計畫」,將自身的營運據點,作為未受保護區庇護之受威脅植物的保育基地;去年於台北金山大樓成功復育葦草蘭、毛當歸、大屯細辛、方莖金絲桃,今年則於高雄武昌大樓推動鵝鑾鼻燈籠草、田代氏黃芩、南臺灣黃芩、田代氏鼠尾草復育,並導入AIoT監測技術進行環境與影像監控,掌握植物生長動態。

  展區內更以創新數位互動體驗吸引觀眾目光。展區內更以創新數位互動方式吸引觀眾目光,包含「數位Fun闖關」互動遊戲,用手機就能簡單完成體驗,玩中學、學中玩;「AI拍貼機」,則運用 AI 生成技術與製作專屬個人 AI 照片,即時分享至社群平台,完成任務還可獲得限量精美小禮。

  「2025 臺灣氣候行動博覽會」於光復節連假(10/24~10/26)在高雄駁二藝術特區盛大展出。中華電信以科技創新助力生物多樣性保育與氣候行動,誠摯邀請各界蒞臨參觀指導,共同邁向永續未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