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電信善用AI智慧科技 推動生物多樣性永續發展

2025/07/16

  中華電信積極運用資通訊核心能力,實踐環境永續與生物多樣性保育行動,今(16)日於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主辦之「2025台灣生物多樣性獎」頒獎典禮中,以「AI智慧科技、生物多樣永續」綜合專案,榮獲營利事業組最高榮譽金獎之肯定。

  中華電信為響應聯合國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達成2050年「人與自然和諧共存願景」,於2023年即領先國內同業簽署《中華電信生物多樣性暨不毀林承諾》,目標於2030年達成生物多樣性的淨正向影響(NPI)與無淨毀林(NND),並將2024年定位為「生物多樣性推動元年」,從「減緩自然損失」與「促進自然正向」兩大核心出發,具體規劃出生物多樣性長期保育路徑,並結合本業資通訊核心能力,攜手合作夥伴展開多項專案,執行首年即獲得良好的階段性成果並榮獲各界肯定。

以科技賦能,為生物打造美好家園

  中華電信與黑面琵鷺保育學會合作,於七股黑面琵鷺保護區,結合5G行動網路與AI影像辨識,推出全臺首創「黑面琵鷺棲地AI生態觀測系統」,除可快速準確辨識黑面琵鷺數量,有效協助鳥類族群調查外,更利用電子圍籬技術監測巢位周圍環境,快速通報入侵影像,確保黑面琵鷺的棲地安全。中華電信也推動「百種保育計畫」,善用遍佈全台的電信營運據點,規劃成為未受保護區庇護之受脅植物保育基地,並導入AIoT技術監控環境因子與影像,即時掌握植物生長狀況與環境條件,2024年已於臺北金山大樓完成首個示範點建置,將方莖金絲桃、葦草蘭、大屯細辛與毛當歸等適合當地種植的受脅植物融入景觀設計,並已研擬後續計畫逐步推展至全臺各營運據點。

攜手多元夥伴,永續共好

  中華電信除了自身落實推動外,亦持續邀請策略夥伴共同推動自然正向主流化,公司自2016年起即持續辦理供應鏈環境永續教育之旅,累計至今已邀請約790位供應商夥伴共同攜手推動環境永續及生物多樣性作為。另自2023年起也與林保署合作啟動815萬棵的植樹造林計畫,至今已累計種下77,139棵樹。於2024年更進一步參與林保署的「泰舊換新 竹構未來」ESG媒合專案,協助桃園復興鄉竹林疏伐暨泰雅部落竹業經營,帶動在地綠色經濟產業發展。此外,2024年我們首創企業志工公民科學家培訓機制,培育樹木碳匯公民科學家,成為台灣校園與環境的綠色守護者,截至2024 年底已培育127 位同仁成為具備科學素養與實務操作能力的樹木碳匯公民科學家;也攜手金融業永續夥伴_玉山金控共同舉辦「零淨損失不損林」論壇,結合產官學三方資源共同響應不毀林倡議,持續透過多元化的活動,展現中華電信在生物多樣性的積極投入。

  中華電信身為台灣電信業龍頭,深知企業的成功與自然的和諧共存密不可分,未來也將持續攜手合作夥伴,透過資通訊科技為環境永續與生物多樣性發展貢獻力量,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未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