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電信攜手臺北市教育局推動AI碳匯計畫 引領永續校園新風潮

2025/05/22

中華電信今(22)日攜手臺北市教育局,在臺北市立啟聰學校舉辦「AI記錄樹木碳匯 中華電信串連臺北校園」記者會,推動全台首創的「樹木碳匯公民科學家」,前進臺北市11所國小、國中及特殊學校展開校園1,091棵樹木碳匯量測行動,展開永續校園新篇章。

結合企業志工與AI科技 打造樹木碳匯公民科學家新典範

此次跨界合作不僅是科技與教育界融合的創新實踐,更推廣企業志工成為公民科學家的專業制度,結合AI技術與科學量測,為校園建構系統化的樹木碳儲量資料庫,進而強化氣候教育,提升全體師生與社區的環境永續意識。

中華電信董事長簡志誠指出,「我們不只提供通訊技術,更希望以科技為環境永續賦能。透過公民科學家的制度與AI技術量測樹木碳匯,中華電信展現企業實踐ESG的行動力,也讓更多人認識環境保護的真實價值,我們將持續投入資源,朝2045淨零碳排的願景邁進。」

AI與教育攜手 推動碳匯科學落實校園日常

此創新之跨界、跨域合作由中華電信發起,聯合國際氣候發展智庫學會、臺北市教育局共同執行,內容涵蓋企業志工與學校教師的培訓課程、校園實地樹木量測作業,以及AI碳匯數據建檔。培訓內容涵蓋樹木生態知識、胸徑與樹高測量技術等,並安排戶外實作,讓參與者實地量測樹木,將知識轉化為行動。目前,中華電信已培育150位具實作經驗的公民科學家,2025年目標更將突破300人,進一步擴展至更多校園。透過企業志工與學校師生的攜手合作,此計畫不僅豐富校園教學內容,也建立起城市碳匯管理與氣候教育的科學根基。

臺北市教育局副局長鄧進權表示,教育的目的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在於價值的實踐。透過中華電信攜手學校推動樹木碳匯計畫,不僅強化了學生的環境素養,也讓永續行動在日常生活中落地生根。我們希望這樣的合作能成為臺北市校園教育的新典範,讓學童從小建立起對氣候變遷的正確認知與積極態度。

無紙化簽約、授旗、實地量測 展現儀式創新與行動力

國際氣候發展智庫學會理事長邱祈榮副教授將擔任企業志工培訓、落地實務之課程講師,為推動環境永續,產、官、學協力共同推動氣候行動的承諾與肯定,今日中華電信與臺北市政府教育局雙方亦完成環保無紙化的電子MOU簽約儀式。

最後並進行戶外實地操作,由中華電信簡志誠董事長、林榮賜總經理、臺北市教育局鄧進權副局長、國際氣候智庫學會理事長邱祈榮副教授及啟聰學校學生代表,一同在校園進行樹木量測,期待不僅量測樹木碳匯,也將環保意識傳達給小朋友發揮教育乃百年樹人之精髓。

本次進行樹木碳匯量測的啟聰學校為台灣歷史悠久的聽障教育機構,在校師生也積極參與測量與活動,現場同步提供手語翻譯,落實環境與教育平權的理念。

國際氣候發展智庫學會理事長邱祈榮副教授也分享,樹木碳匯教育的核心,在於讓每一位參與者理解他們的行動如何具體影響氣候變遷。中華電信去年開始透過此計畫,不僅訓練志工成為具備實務能力的樹木碳匯公民科學家,更讓師生能夠親手量測校園內的每一棵樹,感受樹木碳儲的真實存在與重要意義。AI與量測科技的導入,更是臺灣氣候行動邁向科學化與在地化的重要一步,也為未來建立更完善的碳盤查與管理機制鋪路。

展望未來 結合資通訊與多光譜技術 創造永續新願景

未來,中華電信將結合資通訊專業與AI應用,導入無人機多光譜影像技術,建立校園地上生物量推估模型,發展更具精準度的樹木碳匯量測工具,打造臺灣在地的碳管理技術標準,為碳盤查與淨零政策提供實證數據支撐。

中華電信林榮賜總經理強調,將以本次合作為起點,持續擴大參與校數與志工人數,並推動更多跨縣市合作,讓公民科學家的制度在台灣生根發展,促使更多企業與教育單位共同參與氣候行動。

中華電信簡志誠董事長最後補充,永續不是口號,而是行動與傳承。我們相信,透過這些具體的環保行動,不僅能提升企業永續價值,也能種下孩子心中對自然的尊重與守護精神。中華電信期待成為這場轉型中的先行者。

臺北市教育局鄧進權副局長也期許,未來能有更多企業響應這樣的模式,讓樹木碳匯教育不僅留在課本中,而是真正落實於每一棵樹、每一位學童、每一位公民的日常行動。

樹木碳匯量測不僅是一項科學技術,更是一場關於未來的教育革命。透過精準的數據與實地的調查行動,讓每一棵校園中的樹木都成為認識碳循環、理解氣候變遷的活教材。中華電信藉由企業志工、公民科學家制度與AI技術的結合,將抽象的碳匯概念具體化、生活化,為台灣建立在地化、系統化的碳匯資料庫奠定基礎。這不僅是對氣候行動的回應,更是為下一代播下環境意識的種子。隨著每一次樹木的測量與紀錄,離實現淨零未來,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返回頂部